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绘就“三农”发展新图景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在此节点举行的全国,无疑承载了更多意义和期待。一张蓝图,一份愿景,“十四五”的中国,令人期待!3月4日起,人民网推出“开局十四五?代表委员说”系列报道,带您一起聆听“好声音”,畅想“十四五”美好新生活。

  今年全国期间,“乡村振兴”话题热度不减。“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围绕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划出的重点,代表委员们进行了热烈探讨。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要确保粮食安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把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凸显了粮食安全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17连丰,但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还没有改变。”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黄建盛认为,只有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保护耕地、振兴种业、调动种粮积极性、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才能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关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中国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资源丰富,但创新利用效率不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委员认为,种子是种植业的生命线和发动机,应持续推动相关领域自主科技的创新、应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真正实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国代表高春艳建议,推进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创新工作,畅通种企品种审定的通道,开通绿色通道,加快专用型品种的选育。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灌溉设施,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严守红线,保住农业命根子。”黄建盛委员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坚决守住18亿亩红线。把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由试点变为全面覆盖。加强耕地质量科学创新,为耕地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通过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措施保护黑土,永续利用。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实现从脱贫到致富,仍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凉山州会主任达久木甲坦言,凉山州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还较脆弱,农村人才仍比较缺乏,人居环境治理尚待加强,群众内生动力还未完全激发,基层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他建议,创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务工就业、乡村建设和治理、帮扶力量和人才队伍等长效政策支持力度。

  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王萌萌代表认为,应首先做好思想观念的有效衔接,尤其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思想建设,推动农民群众实现由“被动扶”向“主动兴”的转型。

  建立健全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监测机制,对脱贫县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至关重要。河北省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党支部陈春芳代表建议,一方面要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另一方面,要建立并完善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长效帮扶机制,让脱贫成效更加可持续。

  “因地制宜,精准谋划产业项目,配备专业人才,将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相结合,以找准市场销路为突破口,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全国代表宁启水建议,政府和金融部门整合资金,加大对乡村产业的专项扶持力度,如小额信贷、产业资金投入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确保不返贫。

  “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的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很重要,要做到靶心不转、频道不换。”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陈萌山委员表示,既要大力推广成熟的经验举措,又要不断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创新帮扶方式,加强鼓励和支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今年的全国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破解人才制约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人才兴旺,产业才能兴旺。”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岩博村余留芬坦言,当前农村基层存在人才匮乏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收入待遇普遍较低,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也因为针对基层人才的培训力度不够。

  “引才引智并重,常态化开展城乡人才流动,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全国代表、中国联通市场部总经理唐永博认为,应积极营造宽厚包容、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完善引进机制,明确引进方向,吸纳专门实用人才,注重人才回流,鼓励返乡创业。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完善市场化奖励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建议,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管理规划布局。引导鼓励有条件的部分省内高校增设涉农涉乡专业,主动对接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求,提供高端人才支撑。

  “加快构建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体系,要在培训上加大力度。”全国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州委、州长杨永英人认为,聚焦乡村振兴劳动力的素质需求,对乡村现有的劳动力进行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的技能培训。尽量搭建好平台,引进一批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的高层次人才,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经营性人才。

  全国代表、湖北荆门市市长孙兵建议“两端发力”,一方面,加大优秀人才下派力度,选派一批懂规划、懂经营、懂技术的专业人才,脱产包片驻村;另一方面,疏通能人回乡任职的瓶颈,从户籍、待遇等方面入手,破除制度障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的提法,引起广泛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生产到生活,离开了绿色,乡村就失去了本色。让村庄干净整洁、乡愁得以安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全国代表、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吕文艳说。

  全国政协委员释妙江建议,要加大农村生态环保资金投入,加快补齐农村生态环保的短板和弱项。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村级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加快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持续推进“厕所”行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成色。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建的,要尊重农民的意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缩小版的城市。”安徽省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王绍南代表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关键是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要“两手抓”。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支撑。”全国代表、青海省委、省会主任王建军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起点,要把握比较化势,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同时,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尊重规律、从容建设,探索乡村环境整治模式,外修颜值、内修气质,让乡村真正体现生态美、环境美、自然美。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1-493-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返回顶部